期刊简介
《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出版部门: 《环球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174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652/R
邮发代号: 80-726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8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340.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 杂志名称:环球中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
- 国际刊号:1674-1749
- 国内刊号:11-565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论“脑为至阴”
本文基于阴阳学说和脏腑学说,从至阴的字义、比类及脑髓属阴、脑脊液属阴、五液属阴等方面诠释了脑为至阴理论。脑至阴的生理特征为上丹田命门藏元精、元气、元神,赖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充养,脑内窍玄府气液宣通,至阴元真出入通利,脑髓才能化生神机;脑至阴的病理特征为精气同病,形神同病;诸邪互结,虚实错杂。脑为至阴理论是脑髓为脏学说的内涵之一,在脑病临床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作者:周德生;刘利娟 刊期: 2016- 11
-
从神经血管单元浅释精气血稳态互作
围绕脑科学研究热点,从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unit,NVU)视角阐述中医学对精气血的认识,探索中西医理论之融合,开辟疾病现代医疗的新思路。精生髓、精成形在NVU体现为细胞等有形组分的生长发育及其生理功能;NVU以血为养,体现为血供充足与脉络畅达;NVU以气为用,通过神经血管耦联、血脑屏障功能及其细胞间相互作用,分别体现了气行血固精、防御固摄、转化调控等功能,精气血(津液)之相互......
作者:黄世敬;张颖;陈宇霞;潘菊华 刊期: 2016- 11
-
浅述中医“正气”理论
“正气”早的论述散见于《黄帝内经》,它是人体一切正常物质及其功能的总和,其在脏腑功能活动中化生,又在脏腑功能活动中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正气”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抗病祛邪、自我监控调和、适应能力、自和康复四个方面。年龄可以作为“正气”的主要量化指标,现代医学中的微观指标如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细胞凋亡基因、电解质、血小板、白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等皆是“正气”功能的体现,可以作为正气的次要量化指标,而......
作者:陈腾飞;刘清泉 刊期: 2016- 11
-
巧用清肝引经汤治疗儿童反复鼻衄验案一则
反复鼻衄病因虽多,均不离火、热之邪损伤经络,治疗上不离养阴清火、凉血止血之法。临证中还需灵活运用“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拓展常用方药的治疗范围。本文对运用清肝引经汤治疗儿童反复鼻衄的一则验案进行辨析,旨在记录反复鼻衄的治疗经验,体会临床中对“异病同治”诊疗思想的运用。运用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将治疗女性“逆经”的方药用来治疗儿童反复鼻衄并取得良效,值得深入学习。......
作者:王梓淞;王雪茜;程发峰;马重阳;翟昌明;穆杰;杜欣;王庆国 刊期: 2016- 11
-
小柴胡汤治疗应激诱导持续低热验案一则
慢性心理应激引起的发热,被称为应激诱导发热(stress-inducedhyperthermia,SIH),其发热机制为下丘脑延髓谷氨酸能神经通路介导心理应激信号驱动交感神经的产热反应,而与体温调节中枢的活性物质或体内致热退热因子无关。本案患者发病前半年处于慢性应激状态,交感神经活跃,诊断为SIH。小柴胡汤是治疗发热性疾病的代表性方剂之一,除具有和解少阳之功,尚有开郁散火之效。其治疗炎症性发热有效......
作者:张成 刊期: 2016- 11
-
青蒿鳖甲汤化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1则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常有“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的阴虚发热特点,现应用青蒿鳖甲汤化裁用于其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对该患者治疗过程中,除辨证精准外,关键的是抓住了“温邪则热变速”的病机,“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除清热解毒外主要运用养阴透热辅以益气扶正,通过青蒿鳖甲汤加味不但改善了患者早期发热、汗出、心慌、烦躁等症状,还预防了后期严重乏力、倦怠的表现,更是缩短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固有病程,解除了......
作者:马燕云;唐红 刊期: 2016- 11
-
《脾胃论》论脾胃,元气为本;主甘温重升举,阴火自消
《脾胃论》为金元名家李东垣晚年所作,体现了其学术的高水平。理论重视脾胃元气,用药重视甘温升举,处方药多量轻,临床常有卓效。所论“阴火”为内伤所致的邪火,其形成以脾胃气虚为基础,治疗当甘温益其中气佐以芩连知母等,开“甘温除热”之法门,对后世影响深远。研究学习《脾胃论》的理法方药,应熟读原书,结合作者成长的时代背景,密切联系临床,以传承学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贾海忠;赵进喜;孙晓光;孙晓峰;肖永华;刘轶凡 刊期: 2016- 11
-
本刊核心影响因子为0.569
2016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作者: 刊期: 2016- 11
-
中国茶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渊源与联系
中医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宝库,其蕴含丰富,其中的中医文化与茶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与联系。茶的药用价值在中医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经典古籍中都有茶入药的记载,不同品种的茶功效也各异。本文在探索中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而分析产生这一深刻渊源的原因和特殊意义。......
作者:吴宁 刊期: 2016- 11
-
《伤寒论》方剂名称英译方法探讨
《伤寒论》是由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所载方剂被后世尊称为“经方”。经方的方名具有高度概括药物组成、药物功效、主治病证等特点。本文以统计学方法总结《伤寒论》方剂名称命名特点,提出在一般译式“……+剂型名”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命名特点的方剂采取不同的译式和翻译方法,并遵循简洁性、信息性、回译性的原则,灵活采用直译、音译、意译的方法,同时应重视提高翻译研究人员的中医素养。......
作者:丁晓洁;董正平;王醊恩 刊期: 2016- 11
动态资讯
- 1 英国中医立法的曲折历程和经验教训
- 2 从“湿热痰瘀”等方面论治痛风的临床经验
- 3 表没食子儿茶没食子酸酯软膏透皮吸收处方筛选
- 4 刘德泉用补气健脾法治疗老年病
- 5 不同消化液介质对难溶中药溶出量的影响:以牛黄为例
- 6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治阳痿的思路与经验
- 7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杂病举隅
- 8 成分输血在儿童血液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9 针刺加拔罐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观察与护理
- 10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 11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在无痛人流中的应用
- 12 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含量的影响
- 13 感冒用药学问多
- 14 论痿证的中医病机及治法研究
- 15 对《扁鹊心书》重灸左命关穴治疗危症的探讨
- 16 消毒愈肌膏对大鼠糖尿病足溃疡组织BMP-9、TGF-β1表达的影响
-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的诊治浅析
- 18 腿浴保护心脑
- 19 《北京中医药》杂志2015年征订征稿启事
- 20 本刊对来稿中缩略语的有关要求